close

1243861492625  
誤判總是令人感到扼腕。
但如果你是因為誤判而得利的那方,感覺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一般。
所以有句名言「誤判也是棒球的一部分」。
雖然有時候輿論是好幾套標準。

中華職棒裁判誤判:「裁判有夠爛!」
大聯盟裁判誤判:「誤判也是棒球的一部分!」
在國際賽被韓國裁判誤判:「蠻正常的...」

313934979_081ef10d55  

 

到了現在這個攝影技術發達的時代,攝影裝置已經在不少運動賽事中協助判決。
但是在棒球當中,目前只有「全壘打」的判定採取能夠以攝影輔助判決。
====
給新球迷的貼心解釋:
有時候全壘打不是很明顯,比如說剛好打到全壘打牆的邊緣又彈回來的那種球。
或者球的軌跡剛好在界外線附近的尷尬地帶出牆,而且彈道很高,高過全壘打標竿。
這種球,有時候非常難判決。
====

以下來列舉幾個棒球常遇到的判決時機,筆者來提一下對於目前現有規定的想法

1.好壞球的判定

這是一場棒球賽裡面次數最多的判決,也是最為重要的判決。
在棒球規則當中,主審宣告投手投出的球是好球還是壞球。
關於這個認定,任何人是不能抗議的,也不能改判。
就算是大壞球,主審喊了好球,那它就是好球,但基本上裁判是不會這麼誇張的。

問題是在於,如果是好球帶邊緣的球怎麼辦?每個主審的好球帶寬度是不一樣的喔。
就筆者當過正式比賽的裁判的經驗。
當投手把球投在好球帶邊角的地方,其實不只打者難選,連主審自己也很難選。
同一個位子,兩個不同的主審來判,好壞球的判定不一定相同。
就算是同一位裁判,投手第一球投這個位子,如果被判好球,下一球再投這個位子,也不一定會被宣告好
球喔! 
好壞球判決的主觀性非常的高!

在2001年,ESPN體育台開始啟用「K-ZONE」系統。
可以解釋為投球軌跡紀錄表。
在螢幕上畫出好球帶以及投手丟出的球路軌跡。
觀眾就可以更加瞭解投手丟出的球如何進去捕手手套。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裁判對好球帶的界定。

下圖就是K-ZONE

dcaeb417938f046e80b484c031c68ba2  

雖然有這麼好的技術,但是並未導入球賽中輔助判決使用。
筆者也覺得目前不需要。
每個主審的好球帶界定不同,正好可以考驗打者的適應力。
優秀的打者不管是哪個主審,都有辦法重新設定自己的好球帶。
如果用機器代替真人判決,那麼棒球將會失色不少。
那麼以「K-ZONE」系統,來開放教練抗議主審的好壞球判決,那麼更是不可行。
一場球下來,數百顆球跑不掉。
每抗議一顆就要花掉數分鐘,實在不利比賽進行。


2.跑者出局判決

球場上常常出現跑者到達壘包時,球似乎也同時到的情況。
但是,棒球沒有「同時到」這回事,只有SAFE or OUT。
如果還有加上觸殺的動作,那就讓裁判更難判決了。
尤其是裁判的站位上要是臨時出了問題,很有可能看不清楚甚至是沒看到這個決定性的瞬間。

攝影器材基本上取好適當的角度,架設相當的數量,應該不太有死角的問題。
有看職棒轉播的應該都熟悉,當出現幾乎是同時到的判決,轉播單位都會播出慢動作重播畫面。
基本上都能清楚的看到人先到?還是球先到?

其實這類判決其實是最常發生誤判的情況,但是並沒有引進以攝影器材輔助判決的方式。
頂多是裁判之間的短暫小討論,由其他有看清楚的壘審來輔助判決的下達。
不以攝影輔助的原因,應該也是情況太常出現。
筆者認為,其實這個是可以用攝影輔助判決的。
只不過引進的話可能要修改規則,限制每場請求攝影輔助判決的次數。
不然比賽應該也會拖得很長。


3.界外球的判決

界內球或界外球的判定,在棒球比賽中非常重要。
因為球是落在在守備員能力範圍的邊緣地帶。
如果是兩出局滿壘的情況下,一個界內球的判決,關係到2~3分的進帳。

====
給新球迷的貼心解釋:
兩出局的狀況下,由於每個壘包都強迫進壘。
基本上球打出去的瞬間,球員就是想都不用想,死命跑了。
如果是滾地球,非跑不可,如果是有可能被接殺的高飛球,還是要跑。
因為接到就算了,但是如果失誤沒接到的話,就趁機會多進壘包。
所以滿壘兩出局的情況,打出一個很邊線的界內球,壘上至少會回來兩個人以上。
(除非有跑壘員是腳程非常慢的那一型)
====
這類的情況,誤判的次數較少,因為球場會劃界外線。
落點還不算難判斷。
當然多少還是會有誤判的情況發生。
筆者認為這個能以來攝影輔助判決,當然也要制定相關規則。


以上純粹是筆者的淺見,因為科技,說不定棒球有更多種發展的可能。
雖然我認為現有的規定其實已經蠻不錯了。
看棒球就像看一場秀。
雖然機器能夠做出比人類更精準的判決。
球賽主角並不完全只有球員,裁判也是這個秀的一個角色。
有時候太明確,太清楚的東西,反而會令人不感興趣。
或許棒球就是有這種像是運氣卻又不是運氣的不確定性,才讓這麼多人著迷。

====

關於K-ZONE,筆者有發現一篇不錯的網路文章,可供讀者們延伸閱讀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1301-technology-on-the-baseball-fiel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