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1397_NPB2  

其實也不算是自己寫的,這是以前把資料東拼西湊。大學時期寫的東西。
介紹給一些想初步了解日本職棒的人看的。

目前台灣職棒有四隊,只有一個聯盟系統。

日本則不同,日本有兩個,一為中央聯盟(簡稱央聯),二為太平洋聯盟(簡稱洋聯)。

兩聯盟的賽制與比賽內容都不相同。

但此兩聯盟仍然息息相關,此兩體系形成了日本職棒一個穩固的大體系。

本文用意是介紹兩聯盟的簡介及發展過程,以及長久以來對於日本職棒的影響。


一. 二次大戰之前

  在日語中職棒稱為プロ野球,在近來的說法,狹義上指日本野球機構的球隊。雖然第一支職棒球隊芝浦協會在1921年成立,以及其後的寶塚運動協會但是號召力與學校的棒球較為遜息,加上球迷仍然未能對職棒的概念有深入的瞭解,導致球隊解散。

  不過在30年代有重燃職棒的希望,當時讀賣新聞社長正力松太郎看到職棒有潛力的發展空間。於是他邀請美國職棒大聯盟明星隊,共邀請了兩次,分別在1931年及1934年邀請兩次明星隊。加上他利用了讀賣新聞的宣傳能力,自1934年的日本棒球隊僅以0-1敗給大聯盟明星隊後不過一個月。12中旬,組成了大日本東京棒球俱樂部。(1937年改名為東京巨人)1935年2月10日以大阪為根據地的阪神虎亦相繼成立。此後大阪與巨人之間的決戰是有名的宿敵戰。

  不久東京參議員、阪急、大東京、及名古屋金隊亦成為職業棒球隊。最終在1936年組成聯盟,並開始了職棒球隊之間的對決。正式紀錄於1937年開始,並分為春秋兩個球隊。

  比較特別的是,巨人隊因為到美國遠徵的關係,沒有參加37年春季球隊。1939年改為單一球季,以勝率決定最後由哪支球隊為奪得冠軍。1940年代,日本正在東亞入侵中國以及東南亞,加上1941年年末與美國宣戰,形成了排外的風氣。術語之間禁止使用英語,當中包括了球隊名字,領隊改稱教士、選手改稱選士,聯盟改名報國會。當時唯一的前蘇聯外援Victor Starffin,須要使用日本名「須田博」上陣。終於在美軍的空襲下,導致不少比賽延期,加上有號召力的球星被日本徵召。最終使1944年11月13日所有比賽停止。直到1945年11月末才恢復比賽。

 

二. 戰後新聯盟成立

  隨著戰後棒球發展迅速,很快已經回復到戰前的水平。1948年期間開始發展成兩個聯盟,並嘗試拉攏不同企業加入。1949年正式將舊的聯盟解散,一共以十五支球隊分成兩個聯盟分別在12月26日成立太平洋聯盟以及12月1日成立的中央聯盟。並根據美國職棒的世界大賽設立7戰4勝的日本世界大賽(後來改稱日本大賽)。新聯盟成為不久,部份球隊因為受不了成績差劣,與其他球隊合併或解散球隊,球隊數目由15隊減到12隊。球隊發展開始在60年代開始走上了正軌。此外,球季初期,球迷仍未對職棒深入瞭解,發生了數次的暴動。

  此外,早期出現了六隊棒球隊據點在東京的關係,不時出現球隊出現第三球場比賽到今天球隊有時會在別的球場進行「主場」比賽。

 

三. 黑霧事件

  黑霧事件是1969年10月發生在日本職棒界的收錢、放水、打假球事件,是日本職棒史上最不堪的一頁。當年10月7日巨人隊的母企業讀賣新聞及其相關報紙刊出一則新聞:「西鐵隊主力投手永易將之與黑道掛勾並放水作假比賽。」第三天,西鐵監督即辭職,五天後永易將之被開除,11月28日,日本職棒事務局最終決議對永易將之做出「永遠禁賽(日文漢字為『永久追放』)」處分,成為日本職棒第一個被判終身球監的選手。

  在日本警視廳結合各道、府、縣的警力全力清剿幕後黑道集團之下,隔年4月5日,原本藏暱的永易將之在札幌被逮捕,他於偵訊時坦承:「自去年夏天以來,曾經打三場假球,而且共有六名西鐵球員參與。」使得事件急轉直下,4月26日幕後參與運作的關西黑道集團份子「藤繩洋孝」遭到逮捕,整個收錢打假球的內幕始逐漸明朗。

  歷經黑霧事件後,日本職棒受創頗深,被欺騙的球迷不願再走入球場,所幸在王貞治、長島茂雄等人連年精采的表現下,日本職棒才漸漸走出這段陰影。在黑霧事件中涉案的其他球員就算沒有被終身禁賽,下場也都不是很好,可見日本職棒的高道德標準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使得日本職棒史上再也沒有類似的事件發生。

 

四. 洋聯引進DH制度

  如果要說洋聯跟央聯的差別不同,也許很多人會提到這點。所謂的DH制就是投手指定打擊。簡單來說棒次一到九棒分別是四個壘手加三個外野一個游擊,最後再加上投手。但是有人認為投手的手臂在投球上已負擔太大,於是想出一個制度,就是輪到投手打擊時,找一名選手代替投手打擊。這個位置就叫做DH,當DH的球員,只需打擊時上場,相同的,守備時不用,因為他的守備位置是投手上去守。於是1973年太平洋聯盟根據美國聯盟,引進指定打擊制度。

 

五. 跨聯盟交流戰制度實施

  1993年是職棒重要的分水嶺,一是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成立,成功的宣傳策略,搶走了不少只看棒球的觀眾,事實上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是亞洲近年發速度最快的職業足球聯賽之一。二是從美國職棒大聯盟引入自由身制度,只要在日本職棒擁有相當經驗的球員,在球季結束後就可以不需理會合約內容自由加入任何球會,當中包括了日本職棒以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不少球員以自由身身份加入美國職棒,代表的球員有佐佐木主浩、田口壯、松井秀喜等。此外,還有對美國職棒大聯盟對日本職棒球隊之間競標金制度,不少球隊以高價邀請日本職棒的優秀球員加盟,例如鈴木一朗、松阪大輔等,近年隨一些棒球選手效力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隊,球隊中的球員水平難免被削弱。

  考慮到近年來日本職棒的觀眾數減少,日本職棒聯盟想出了交流戰制度,以吸引球迷。在之前,兩個聯盟的球員其實是沒有互相對決的機會。除非藉由交易到另外一個聯盟的球隊去,否則,基本上是不可能會對上另外一個聯盟球隊的球員(除非是季後賽,季後賽是央聯冠軍對洋聯冠軍)。舉個例子好了,美國那邊也分為兩個聯盟,美國聯盟與國家聯盟,他們也有交流戰。假如沒有交流戰制度,除非洋基跟道奇都打進世界大賽,不然想看到王建民跟郭泓志在同一場比賽出現的機率是零。於是在2005年,日本職棒實施交流戰制度。

  註:1953年當時在洋聯還有低勝率罰金制度,就是給年度勝率沒有超過三成五的球隊須繳納當時日幣五百萬元給聯盟,但此制度在1956年就廢止了。

 

六.總結  

此兩個聯盟,其實也沒有所謂強弱之分。各有其精彩度與其支持的球迷。也因為這兩個聯盟所形成的強大體系,也使日本職棒成為日本的國民運動。球隊能如此歷久不衰,其實也是因為背後其資本雄厚。跟台灣不同的是,台灣職棒球隊的母財團大多只是中小企業,但日本則都是國內排行前面的大企業。最後附上球隊及其母財團以供參考

 

阪神虎:阪急阪神株式會社(運輸業)
讀賣巨人:讀賣新聞社(傳播業)
中日龍:中日新聞社(傳播業)
東京養樂多燕子: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食品業)
廣島東洋鯉魚:MAZDA株式會社(汽車業)
橫濱DeNA海洋之星:株式會社Dena(網路資訊業)

埼玉西武獅:西武株式會社(運輸業
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日本火腿株式會社(食品業)
千葉羅德海鷗:LOTTE株式會社(食品業)
福岡軟體銀行鷹:SOFTBANK株式會社(科技業)
東北樂天金鷹:樂天株式會社(網路資訊業)
歐力士猛牛:ORIX株式會社(金融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